事故概况
  时间:2020年8月29日
  地点:安徽芜湖
  事件:氯气泄漏
  伤亡情况:19人中毒
  2020年8月29日17时28分许,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在充装液氯槽罐车的过程中,液氯万向节发生泄漏,造成附近企业桑青科技和绿洲电厂19人住院治疗。
 事故经过
  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在充装液氯槽罐车的过程中液氯万向节发生泄漏,随即工作人员关闭进料气动阀和手动阀,并进行管道抽空,应急队进入现场进行雾状水洗消,事故现场得到控制,融汇化工公司无员工中毒或不适。但事故导致附近的桑青科技和绿洲电厂共19人住院治疗,除1人正在抢救外,其余人员已排除生命危险。

  从通报中我们可以得知,事故发生单位无人中毒,反而殃及了1公里外的19个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带着疑问,小安搜索了一下事故单位周边布局及当天天气情况,是不是化工厂泄漏的氯气,顺着风向向下移动,波及到了处在下风向的这两家工厂呢?



  具体原因还待官方发布,作为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氯气”工业江湖上都流传着TA的传说,它到底有多可怕?第一大关键词:剧毒,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危害性很大。

相关事故
  1:2018年5月17日10时,韩国蔚山市南区吕川洞韩华化学第2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十几名工人出现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2:2017年5月13日凌晨3时30分, 河北省沧州市利兴特种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导致该公司现场员工及附近人员中毒,周边群众一千余人被紧急疏散,事故造成2人死亡、25人入院治疗。

第二大关键词:强氧化剂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相关事故
  2004年4月16日下午6时, 重庆某化工厂发生重大氯气泄漏爆炸事件,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人紧急大转移。

  第三大关键词:强腐蚀性
  氯中含水时有强烈腐蚀性,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设备及容器极易被腐蚀而泄漏。
  如何防范氯气事故?关键一步就是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安全要求。
  ★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 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 液氯气化器、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 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氯压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氯气输入、输出管线应设置紧急切断设施。
  ★ 避免与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接触。
  ★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吊装时,应将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筐中进行吊运。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特殊要求
  1、操作安全
  (1)氯化设备、管道处、阀门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高强度耐氯垫料,严禁使用橡胶垫。
  (2)采用压缩空气充装液氯时,空气含水应≤0.01%。采用液氯气化器充装液氯时,只许用温水加热气化器,不准使用蒸汽直接加热。
  (3)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必须装有排污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分析三氯化氮含量。如果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及时排污,并且操作不当,易发生三氯化氮爆炸、大量氯气泄漏等危害。
  (4)严禁在泄漏的钢瓶上喷水。
  (5)充装量为50kg和100kg的气瓶应保留2kg以上的余量,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气瓶应保留5kg以上的余量。充装前要确认气瓶内无异物。
  (6)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2、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防止阳光直射。
  (2)应与易(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区要建在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内。气瓶储存时,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对于大量使用氯气钢瓶的单位,为及时处理钢瓶漏气,现场应备应急堵漏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具。
  (4)禁止将储罐设备及氯气处理装置设置在学校、医院、居民区等人口稠密区附近,并远离频繁出入处和紧急通道。
  (5)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3、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不得在人口稠密区和有明火等场所停靠。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2)运输液氯钢瓶的车辆不准从隧道过江。
  (3)汽车运输充装量50kg及以上钢瓶时,应卧放,瓶阀端应朝向车辆行驶的右方,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垛高不得超过2层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车上应有应急堵漏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品,押运人员应会使用。
  (4)搬运人员必须注意防护,按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搬运时,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监卸监装;夜晚或光线不足时、雨天不宜搬运。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搬运时,必须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还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严禁在搬运时吸烟。
  (5)采用液氯气化法向储罐压送液氯时,要严格控制气化器的压力和温度,釜式气化器加热夹套不得包底,应用温水加热,严禁用蒸汽加热,出口水温不应超过45℃,气化压力不得超过1MPa。
  应急处置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有可能,抢修中应利用现场机械通风设施和尾气处理装置等,降低氯气污染程度。液氯钢瓶泄漏时,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易熔塞处泄漏时,应用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瓶阀泄漏时,拧紧六角螺母;瓶体焊缝泄漏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严禁在泄漏的钢瓶上喷水。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泄漏钢瓶应尽快使用完毕,返回生产厂。在运输途中钢瓶泄漏又无法处理时,应将载氯瓶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小编提醒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接触氯气的中毒者有可能发生肺水肿,故施救时严禁对中毒者施以人工呼吸。
  警钟长鸣
  牢记安全知识,忧患常放心中!
  来源:安徽应急管理 武进应急 班组安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