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迪顾问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峰会上首次发布《2023中国预制菜企业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分析报告从区域分布、城市分布、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四个方面对百强企业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竞争力,助力预制菜企业对标标杆、找准定位,在新时代新征程路上,开创新局面,展现新担当,谋划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塑造新优势。
  数据显示,在BC 两端需求量提升的共同驱动下 ,近年来,预制菜市场销售额稳步增长,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销售额为5999.2亿元,同比增长13.0%。
  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结构中,即烹、即热、即食、即配类型预制菜食品规模分别为2556.3亿元、2093. 2亿元 、1228.7亿元和113.9亿元,其中,占比最高的为即烹产品,但其营收增速水平有所回落,从2022年的16.1%下降到2022年的13% 。
23
  1
  区域分布:百强企业区域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分布最多
  从预制菜百强企业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分布数量分别为62家、20家、14家和2家,东部地区分布最多,占比百强榜单的64%。
  从预制菜百强企业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来看, 广东上海山东分布数量较多,分别为17家、12家和11家
  2
  城市分布:
  一线城市企业数量占据榜单领先位置
  从预制菜百强企业城市分布来看,入榜数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广州、 北京,入榜数量分别为12家、7家、6家,一线城市凭借其研发创新、人才集聚等资源优势,占据榜单领先位置。
  上海在榜单中的代表企业有来伊份、叮咚买菜,广州的代表企业有广州酒家、钱大妈,北京的代表企业有便宜坊、舌尖英雄等。
  3
  类型分布:
  即烹类型预制菜企业数量最多
  预制菜从加工程度和食用方式来看,可分为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热食品、即食食品四大类,加工/调理程度由浅至深,食用便捷程度由低到高。
  百强企业按类型分布来看,即烹类型预制菜企业数量最多,为31家,其中安井、西贝等占据榜单领先位置。
  4
  投融资分析:
  A轮及以前的项目,千万级融资为主
  近年来中国预制菜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呈上升走势 ,从2020年的12件增长到2022年的31件 。
  从融资轮次来看,融资轮次在A轮及以前的融资项目占比最高,为51.8% ,B轮及B+轮融资项目占比为19. 4% ,C轮及C+轮融资项目占比3.1% , D轮及D+轮融资项目占比6.7% , 其他融资项目占比19% 。
  2022年,中国预制菜领域投融资金额量级以千万级居多,融资项目占比41 .9%,亿级和百万级的融资项目占比均为16 .3%,未披露融资金额的融资项目占比25 .7%。
  与2021年相较,亿级融资项目减少,而百万级融资项目增多,融资金额更接近于市场普遍价格区间,投资趋于理性。
  经营方向面向B端的企业融资仅占19 .4%,其他均为包含C端业务的预制菜企业,其中, C 端业务企业融资占比最高为54 .8%,其次为B+C 端业务企业占比25 .8%。
  2022年中国预制菜投融资事件分布排名前三的区域分别为上海、广东和山东,融资次数分别为7件、5件和4件。其中融资金额最高的企业融资规模达数亿元人民币。
  5
  企业规模分析:
  预制菜龙头企业竞争优势仍有提升空间
  入榜企业按2022年营收规模分布来看,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较少,为5家。
  处于低营收区间段的企业数量较多,20亿元以下、20亿-40亿元、40亿-60亿元区间段的企业数量分别为46家、23家和16家,合计85家,预制菜企业规模小而散的问题凸显,同时,也可以看出预制菜龙头企业竞争优势仍有提升空间。
  近年来,预制菜市场规模呈上升走势,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999 .2亿元,同比增长13 .0%。
  未来随着C 端需求的日益增加、供给端冷链物流等技术的愈发完善,在利好政策及资本注入的推动下,行业将持续扩容,随着入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过8500亿元。
  截至2022年底,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7.6万家,较2021年新增3470家。
  长期来看,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整体行业存在小、散、乱的问题,行业集中度较低。
  从技术发展层面,未来预制菜需求端量和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规模与品质也面临更大的考验,龙头企业优势也将逐步显现。
  从近期预制菜行业收购事件来看,安井食品收购 湖北新宏业食品和湖北新柳伍等企业等。未来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将逐步加快,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贯穿一二三产业,能够扩大供应链,发挥规模效应,近年来预制菜生产企业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布局,弥补三四线城市餐饮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可以使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更加便利、快捷、安全地享用美食。
  总之,预制菜向三四线城市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可以为城市消费升级、为消除城乡差距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