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把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作为完善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手段,使用中央财政资金5572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5亿元,发展起225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10万多吨,创造就业机会2600多个,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产销对接、市场连接和服务衔接。
一、聚焦调优调强,强化要素支撑,夯实项目实施基础
(一)科学规划布局。依托临近交通物流枢纽及农产品主产区的100多个村落科学布局,合理确定辐射半径,有效缓解农产品主产区对水果、蔬菜的冷藏需求,避免空置浪费。
(二)强化要素供给。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400多万元,发放信贷担保贷款2310万元。出台《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扩大设施农业用地增量供应。通过租赁、联合等方式,盘活村集体房屋和经营性建设存量用地。
(三)加强智力支撑。组织10名专家教授对保鲜设施项目规划、建设和验收等工作进行专业指导,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把冷藏保鲜技术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范围,完成培训600多人次。

二、聚焦高质高效,推动效益升级,提升项目建设成效
(一)坚持互联互通,促进市场流通。将冷藏保鲜设施的信息化设备接入青岛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行实时服务和调度。
(二)坚持稳价稳市,促进民生保障。冷藏保鲜设施成为菜价的“稳定器”。黄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与村民签订最低价格收购协议,防止“菜贱伤农”;青岛福寿专业合作社承担政府蔬菜储备任务,防止“菜篮子”价格大幅波动。
(三)坚持共建共享,促进品牌发展。支持存储“旧店苹果”、“胶州大白菜”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冷藏保鲜设施,进一步降低品牌运营成本、提升品牌农产品品质,放大品牌效益叠加效应。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