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预制菜,身处一片涡旋之中,“预制菜进校园”“预制菜占领餐厅”等舆论和情绪不断蔓延。甚至有一直呼喊是现场制作的商家被发现是“作假”,产品全是预制菜。一时间,“感觉被欺骗”的消费者再一次将预制菜钉上了信任危机的十字架。
预制菜,逐渐从曾经的“万亿市场”,沦落为备受争议的对象。有人疑惑,预制菜从此就不火了吗?
但其实,预制菜正在一步步完善制度,明确预制菜定义及范围,对原
材料、加工工艺、储存、冷链运输等做出相应规范,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截至2024年5月,我国现行预制菜相关的标准共计406项,其中地方标准有27项、团部标准289项、企业标准90项。
在今年的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提议启动“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建立完善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保障机制。强化食安谣言整治力度,理性看待预制菜产业。预制菜领域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认为,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以及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
政策方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等进行界定,明确预制菜范围,不添加防腐剂。
诚然,预制菜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与政策的支持,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预制菜企业要做的是自身的供应链与创新能力,政策只是辅助剂。比如说市面上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采用液氮冷冻技术,通过极快速度的冷冻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口感,减少对防腐剂的依赖;或是积极使用从食材到餐桌全流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等。
制冷快报记者认为,随着后期预制菜国家标准的出炉,预制菜行业的进入门槛会提高,同时也会加速出清保鲜、冷链体系不规范的商家,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