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奋进之夏 聆听工业的交响④
长虹:探寻生产线上声音背后的奥秘》,聆听来自长虹各生产线上,传出的工业“交响曲”。今天,让我们首先走进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探寻生产线上声音背后的奥秘。

在长虹,运营效率稳居行业第一的长虹电视智能制造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流程信息化、运行智能化,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100%,万人机器人保有量达711台。
这也是一条“聪明”的生产线,何以见得?“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上,有托盘式自动化成品立体仓库、AGV智能物流机器人、料箱式自动化小件原
材料立体库……全自动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是全场最“吸睛”的“工人”。
这些“聪明”的“工人”能给生产线带来怎样的实际利好?有了它们的加持,订单实时下发、物料自动传送、工序无缝衔接,智能化生产、柔性调度,让18条“5G+工业互联网”超高清电视生产线全部满负荷生产,每条生产线同时生产6种不同产品,一天可实现1100个不同产品的生产,交付周期仅10.86天。

零部件存储和配送岗位上,一个个零部件就像氧气一样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个“细胞”工位上,该岗位上的小件立体库是整个工厂的“心脏”,可实现上万种不同种类的零部件存储和精准配送。

在智能模组加工岗位上,该岗位主要是进行液晶屏的模组组装,空间具备超高洁净度,重点工序区域立方英尺内,不超过1000颗粒径为0.5微米的尘埃。关键岗位全部通过自动化单机实现保障工艺的标准化,确保每一台产品的品质。

依托强大的5G算力底座,长虹“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互联互通,每秒可查询处理数据十万条,产品生产交付周期缩短50%以上,商业库存周转率提升18%,人均产出效率提升65%,单位面积产出提升20%以上,物流自动化率达95%,整机直通率持续提升5%,其年产量可达600万台。
由此,基于“5G+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数字工厂”的“聪明”可见一斑。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