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哪种物质与环境公约关系最息息相关,我认为一定是氟。”在8月5日于包头举办的2024年全国氟资源绿色发展创新大会上,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建信如是说。他提出,在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氟化工行业特别是含氟气体行业应积极争取进入碳市场;开发替代、减排和处置技术;主动谋划行业减排策略和行动方案,以绿色化、无毒化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据了解,过去30年含氟气体的大气排放量增长了250%,是同期CO2排放量增长速率的4倍、CH4和N2O排放量增长速率的8倍。以
制冷剂中常见的氢氟碳化物(HFCs)为例,按单位重量计,部分HFCs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比二氧化碳高出几百至几千倍。
“今年6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全球气温连续12个月打破历史高温纪录。”胡建信表示,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均已提出更快的含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根据《基加利修正案》规定,我国自2024年起应将HFCs的生产和使用控制在基线水准(基线是2020至2022年HFCs平均值加上HCFCs基线水平的65%,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计算),自2029年起HFCs的生产和使用不应超过基线的90%,自2035年起不应超过基线的70%,自2024年起不应超过基线的50%,自2045年起不应超过基线的20%。
“我预测,国内对于HFCs削减的管控一定会比《基加利修正案》要求的更快,基线20%这一未来目标也很有可能会进一步被降低。多边基金将无法承受中国生产行业的减排成本,国家政策和资金仍将是我国HFCs减排的主要支撑和驱动。”胡建信说,我国的氟化工生产量占全球的60%—80%,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具备最好的制造产业链。因此,建议国内氟化工发展及时转变思路,放弃以产量增长率为单一指标,将产业由“大”做“强”——从生产配额削减、替代品开发、消费替代、政策要求4个方面共同发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