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空设备行业自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这不仅反映在产值、产量上的大幅度增长,而且在品种、规格还是在综合技术水平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尤其是“九五”以来,行业各企业抓住机遇,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取得了许多大行业级以及国家级的新产品、新技术成果,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防高新技术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同时,也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促进和带动了真空设备行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离不开真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自“十五”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真空设备行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市场的竞争力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自身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复杂的市场竞争局面。尽管近几年大家解决了眼前的吃饭问题,但从长远考虑,我们的市场在哪里?我们如何提高技术而面对市场?我们还有没有优势去和外国公司进行打拼?这些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真空设备行业的思考。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必须发现自己和了解自己,只有面对存在的问题,才能去分析、去解决。
一、 真空设备行业问题之解析
近几年,我们行业加强了对外的交流及行业之内的交流,无论是整个行业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是在本行业内互相的对比,都暴露了我们存在的问题与差距,这些问题,我认为是共性的,同时也是今后必须要认真对待的。
1. 研发能力差,可以说没有资金的投入或只有少量资金的投入。既使是所谓的新产品研发,也只是走边接单,边设计,边生产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设备性能的不可靠和工艺的不成熟,给客户的使用带来了隐患。国外的同行在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关键件、基础件的研制,进行工艺的摸索和固化,形成了某一产品或某一领域的优势。待我们进行研发时,也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跑,更谈不上原创型,当快要成熟或市场上形成一定竞争力时,别人又有长期研发成功的产品推向市场,形成了竞争的良性循环。
2. 技术改造滞后,老厂房、老设备、老工艺仍占主流,虽然近几年几个企业搬迁而有了改观,但整体的制造水平、工艺水平、检测水平仍较落后,与国外同行企业无法相比。旧体制遗留下来的技术改造问题,恐难在短期内予以消除。设备的陈旧、导致工艺的落后和产品水平的低下,这在行业内的每个企业几乎都存在。我国机械真空泵的整体技术并不落后,而由于工艺手段的落后导致性能低下。尽管一些厂家购置了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或专用的数控机床,但总量上仍显不足,工艺的综合能力仍赶不上国外同行。德国莱宝公司在天津的二期投入,无论从厂房设施、工作场地、制造能力、检测手段无不反映了当今世界一流水平。而我们行业内的那一家企业又能与之相比呢?设备能力、工艺手段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力所在,如果我们的企业尚停留在较原始的制造手段,企业的竞争力何在?企业的今后发展何在!
3. 管理机制和模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国有体制的由工厂换牌到所谓公司制建制式;家族式或进展到朋友之间的股份合作式;无不反映了做坊式陈旧的管理理念,反映了以人制代替法规制的陋习。机制性的弊端不可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三项制度的激励模式不可能在企业中予以贯彻。即使现在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或是已经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管理先进的企业,在管理上仍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日本真空行业的生产企业中,生产组织上的看板管理,产品质量上的PDCA管理,工作现场的洁净管理等等,无不体现了现代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4. 人才问题。这是我们真空设备行业乃至整个机械工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高素质开拓型的技术人员,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管理独具的白领阶层,都显得匾乏和捉襟见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员是支撑企业生存的三根基石,缺一不可。而在我们的企业里三种人才普遍短缺,那么就软化了企业生存的基础。就企业而言,市场的拓展靠产品,产品的开发靠人才,人才的开发靠环境(政策、待遇),在这个链条中,人是第一位的,有了人就有了产品,有了产品就有了市场。在发达国家的企业里,兰白领员工的学历水平正在逐年缩小,兰领员工的素质普遍提高。在我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的学生中有多少人去开机床?虽然有的企业招人中明显规定某某学历为当工人岗而设,但落实到岗或在岗位上留下来长期奉献的能有几人?
为了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真空设备行业在困难的状况下仍以不薄的待遇在不断地吸纳大学毕业生,用以充实技术人员队伍和企业的延续。然而在扩招以后的大学毕业生中,综合素质普遍低下,多于待遇,少于奉献,多于口头,少于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台电脑、一门外语就是他学业的全部。一个机械工科院校毕业的学生,连起码的机械加工基础知识都不懂,这就反映了我们教书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企业中,近几年也来了许多大学生,但也走了一些人,留下来的人有的已成了骨干,走的人自认为在行业中练了几年把式,但社会的认可度如何?大家自有公论。真正在大学学真空专业毕业后从事产品研发的,充其量不足25%,这就给真空设备行业基础人才的积累带来了隐患。大家都去做流通,大家都去做代理,研发这种艰难的工作谁去干?技术的提升靠人才,靠人才的综合素质,靠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去实现。目前仍奋斗在真空产业研发岗位上的技术人才,是真空设备行业发展的希望,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希望。我们这个队伍虽目前仍显得单薄,但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才的问题将会有好的转机。
5. 产品雷同。在我们行业中无论是真空镀膜类产品或是真空炉类产品,无论是高真空蒸汽流泵或是各种机械式的油封真空泵,其整体结构、性能水平都相差无几。新颖的设计思想、独到的结构构思在行业的产品中鲜为少见。相互之间的技术抄袭,不仅损害了人们起码的道德和品质,而且优势企业的专有技术和知识产权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在发达的工业国家中,在依法行商的国度里,此种现象不可能存在。就日本而言,30多家主要的真空设备供应商,不仅产品方向不同,而且产品类别也不同,你干某种产品,我决不步之后尘而相随。由于产品的互不冲突,而代之形成了互为OEM的合作关系,市场上不仅消除了彼此的利益冲突,而且促使了企业在某产品领域的做专做强。
6. 真空产品的市场混乱,大家没有共识的行规去约束。尤其是在产品价格上更是互相打压,连起码的工厂成本都保不住,还有生产的必要吗?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给我们的客户有了可乘之机,客户不依产品配置,综合水平、质量好坏论高低,而一味在低价上做文章。有的客户在招标过程中不按程序办事,暗箱操作,极大地损伤了供应商尊严;有的客户内部关系复杂,互相倾轧,造成供应商无所适从。在我们行业同行参与的投标中,有的厂家为了拿到订单,不惜中伤他人,提高自己,失去了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行业中基本的游戏规则。客观评价自己,客观善待他人,这是商家诚信的具体体现。市场不规范,倒霉的是供应商。真空行业的有识之士,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这才是真空行业各厂家维护利益之所在。
7. 制造厂家急剧增长。真空设备行业已有原来的几十家注册发展到今天的几百家。从正面上讲是市场的钟爱和空间给了大家发展的机遇,也说明真空设备行业是一个蓄势待发,朝气蓬勃的产业;从反面上讲它也造成了行业的混乱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行业的壮大不是坏事,但也不能说是好事。厂家的增多不仅为真空行业的综合经济指标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为市场对真空产品的需要做出了贡献。但在这种急速增长的状况下,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并没有增长,反而是国外供应商打了进来。
雷同的产品、落后的技术在市场上仍占有一席之地。真空一个厂,周围一大片;只要能挣钱,什么我都干;院校齐上阵,争着抢饭碗,这就是我们行业目前的真实写照。这种表面上的兴旺发达,代表不了真空行业的主流,它只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现象。但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它的确影响了一些企业的发展,影响了行业中有潜在能力的企业做大、做精、做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必然,它也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规范而走向大浪淘沙。
8. 与国外同行相比,高端产品在技术上仍处于劣势。在LCD、PDP、LED等光电功能要求高的镀膜领域中,我们无法与外国供应商相抗衡,他们设备的高可靠性,工艺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设备的在线测量等均处在高端地位。日本真空、日本新科隆、德国应用薄膜等几乎霸占了这个领域。他们的设备价格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由于国内提供不了这种高端设备,中国用户不得已重金而购买,这种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只能拱手让给外方。我们行业中一些厂家,也着手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局限于科学研究型设备,到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仍有距离。国产设备在平板显示器镀膜上虽有业绩,但仍镀制不了一流的光电器件。即使有的设备已完全不亚于国外同类产品,但从客户的心里上仍存在不信任的障碍,也很难给出合理的设备价位。中国真空设备行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从高端产品入手,占有世界一席之地,求得可观的利润空间。
二、 中国真空行业今后的路
中国真空设备行业虽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便它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巨大的市场,为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只要经济每年以7~8%的增长速度发展,真空设备的潜在市场同样会不断扩大,只要我们每个企业选好自己的定位,发扬自己的独特优势,肯定就会有作为,就会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空间。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与国外企业存在的差距,不要以现实的能够达到温饱而忽视了企业长远的发展策略。因此,我们必须以力保中国真空设备行业的发展为己任,振兴民族工业,扩大中国真空设备制造业在世界的影响。
面临市场局面,做好应对策略,走中国真空设备制造业自己的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肤浅的看法,供大家谈议。
1. 外国企业的进入与成功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日本真空南北布点,获得应用齐上,形成夹击之势;德国莱宝在天津扩建,全系列多品种铺开,其它西方著名厂家也在寻找伙伴在中国建制造基地。他们的胃口很大,势有鲸吞真空设备市场之势。我们如何办!首要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产品的性能可靠性、耐用性,争取国内客户的信赖。二要在售后服务上力求完美,大至部件,小至螺丝钉都要尽最大可能的满足,而且要有响应速度,快,可以得到许多,慢了即使解决了问题,也会得到非议。三要发挥我们的低成本优势,在质价比上取胜,合理的价格,可靠的质量,不怕没人来识货。四要树立民族的正气,力推国产真空产品,说服和用实践证明国产真空产品的优点。也就是说,在我们同行业里,我们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我们有的制造厂家,不仅贬低国产真空泵,而且以配国外泵引以为荣,并将此作为卖点。我不是否认国外泵,我是说在外国人挤压我们的时候,我们得有招数,不能麻木不仁,市场拱手相让。
2. 在力求保护我们真空行业的同时,我们也决不是闭关主义者。尽可能的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提高我们产品的水平是缩小我们与国外产品差距的一个捷径。要加强与国外著名厂家的合作,高起点吸纳他们的技术,实施一步到位战略。说白了就是拿你最好最先进的东西与我合作,否则免谈。我们不能跟在他们的后面竞走,最起码也要并行。在吸纳国外技术的操作中,注意不要损伤别人的技术专利,吸纳、仿制要有头脑,要避开敏感的技术专有,否则要出官司。我们不能拿中国的特色去套用,在前几年真空行业里,互窃图纸,测绘仿制,冒用商标都有发生,谁都不愿意去打官司,的确也无精力去打官司。但这里需说明一点,中国的法制也在日臻完备,垂手而得不是长久之策。近期我所知道两个厂家都惹下官司,外商一告就赢,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偷技术毫无愧疚,明目张胆,产品一样,模具一样,工艺一样。因此,我们在与国外的合作中,既要保护自己利益,也不要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合作建立在诚信基础上,路子会踏实,步子会稳固。
3. 呼吁真空设备行业进行战略的大整合。我们国家搞真空设备制造的工厂有几百家,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有那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像我们这样搞法!五胡乱世,相互倾轧,散兵游勇的市场状况不可能长久。但在近几年内实施行业的整合也不可能,一是思维上的障碍,谁都不愿意让别人吃掉;二是行业内各厂家都还有饭吃,还能坚持一段时间;三是即使有雄才大略者,也未必能在资金上运筹帷幄。从战略而言,从发展而言,整合是个大趋势,几百家真空厂不可能长久,长久的是合力,合力才能胜算。中国真空设备行业应当有自己整合的蓝图与理想。再过五到十年,中国会不会有中国真空镀膜设备公司、中国真空炉制造公司、中国真空泵制造公司、中国真空仪器公司?这个大课题,要有中国真空设备行业界年青有为的企业家们去思索,要有理想去做中国式的莱宝,中国式的瓦里安,中国式的爱德华,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工业的自豪。
4. 建立起能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行业法规。其一加强标准化工作,统一标准,提高标准自身的水平,保护先进,反对落后,建立符合标准的认可标识,达不到标识认证者,上网公布,排斥于行业供应商以外,用以提高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其二是建立起保护各厂家利益的价格联盟,先从量大面广的真空产品开始,进而逐步推开。行业也可举办价格核算学习班,制定统一的核价标准和模式,以规范各厂家取费标准。价格是行业工作中最能保护自己利益的一个突破口,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市场经济中行业协会的作用应当得到加强,而这种加强必须得到行业各厂家的大力支持。
5. 发挥行业的整体优势,承担国内、国外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真空工程。就目前行业各厂家而言,没有一家能在大型真空工程上独立设计,全套加工,独立安装。因此,在实体上没能整合的状况下,联合各厂家优势为一体,攻开某一个大项目还是有可能的。另外,外国的真空设备能进来,我们的真空设备也能走出去,也是一条出路。行业各厂家多年来都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但并没形成优势。如果我们的产品的确在可靠性上有突破,而且价格相对合理,发展中国家还是能接受的。携起手来去赚外国人的钱,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中国真空设备行业今后的路需要由行业中的各企业家去铺垫,去付出辛勤的努力而把这条路铺实、铺平,使之成为康庄大道,致富大道,崛起的大道。
参与评论
共收到条评论